湖南衡安名皓检测有限公司
0734-8142007
手机版直接扫码查看PDF
电脑版点击查看PDF
报告编号 | HAOHZP-2021-002 | 评价类别 | 现状评价 |
项目名称 | 汝城县茶山脚钨矿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 ||
报告编制人 | 邓榆薇 | ||
评价单位 | 衡阳市衡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
建设单位 | 汝城县茶山脚钨矿有限公司 | ||
建设单位联系人 | 肖矿长 | 项目地理位置 | 汝城县小桓镇茶山脚 |
备案/审核/验收部门 | 汝城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 ||
现场调查人员 | 邓榆薇、张敏元 | ||
调查时间 | 2021年3月13日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肖矿长 |
采样检测人员 | 张敏元、祝健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肖矿长 |
采样检测时间 | 2021年3月24日-2021年3月26日 | ||
评审专家 | 薛宏见、王泉璋、范林峰 | ||
评审时间 | 2021年5月11日 |
工序 | 职业病危害因素 | 产生原因 | 存在地点 |
一、采矿单元 | |||
潜孔钻 | 矽尘、二氧化氮、噪声、手传振动 | 打钻过程中 | 钻工 |
爆破 | 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 矿石爆破过程中 | 操作工 |
电耙机 | 矽尘、噪声、振动 | 挖掘过程中粉尘逸散,在设备运行过程中 | 电耙工 |
出渣 | 矽尘、噪声 | 出渣过程中粉尘逸散,在设备运行过程中 | 出渣工 |
铲运 | 矽尘、噪声 | 人工铲运过程中 | 绞车工 |
运输 | 矽尘、噪声 | 矿石转运、提升过程中 | 运输工 |
倒矿 | 矽尘、噪声 | 运输过程中粉尘逸散,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 | 倒矿工 |
二、选矿单元 | |||
破碎 | 矽尘、噪声 | 破碎过程 | 破碎工 |
球磨 | 矽尘、噪声 | 球磨机、提升机过程 | 球磨工 |
浮选 | 氢氧化钠、硫化氢、噪声 | 浮选过程 | 浮选工 |
装料口 | 硫化氢、二硫化碳 | 浓缩压滤后的金精矿逸散出来 | 装料工 |
皮带 | 矽尘、噪声 | 皮带运转过程中 | 巡检工 |
三、公辅单元 | |||
空压机、水泵 | 噪声 | 机械运转 | 巡检工 |
绞车房 | 噪声、高温 | 操作过程 | 绞车司机 |
供电 | 工频电场、噪声、柴油 | 配电设备运行 | 配电房 |
贮运 | 矽尘 | 物料装卸,二次扬尘 | 原料库、成品库 |
柴油尾气 | 叉车、铲车等运行 | 原料堆场、分级车间、物流库 | |
维修 | 砂轮磨尘、电焊烟尘、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化合物、电焊弧光、噪声 | 砂轮、焊接等维修作业 | 机修房 |
检测项目名称 | 接触限值名称 | 检测岗位数 | 超标岗位数 |
矽尘(总尘) | TWA、PE | 6 | 2 |
矽尘(呼尘) | TWA、PE | 6 | 0 |
硫化氢 | MAC | 2 | 0 |
氢氧化钠 | MAC | 3 | 0 |
二氧化氮 | TWA、STEL | 1 | 0 |
工频电场 | 电场强度 | 1 | 0 |
噪声 | 8h等效声级 | 12 | 7 |
照度 | / | 5 | 0 |
气象条件 | / | 1 | 0 |
项目 | 判断 | 存在问题简要说明 |
1、总平面布局和设备布局 | 符合 | - |
2、建筑卫生学 | 符合 | - |
3、职业病危害因素 | 基本符合 | 破碎岗位粉尘浓度超标,破碎机、球磨机、皮带巡检、潜孔钻、地面倒矿、浮选噪声检测结果超标。 |
4、职业病防护设施 | 基本符合 | 破碎机除尘效果不严,导致破碎岗位石灰石粉尘检测结果超标。 |
5、应急救援设施 | 符合 | - |
6、职业健康监护 | 基本符合 | 未依照规定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的员工健康监护档案中既往病史、职业史信息不完善。 |
7、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及使用 | 基本符合 | 用人单位未为机修工配置护目镜。 |
8、辅助用室 | 符合 | - |
9、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 符合 | - |
10、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 符合 | - |
11、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 | 基本符合 | 警示标识及中文说明需按相关要求补充完善。 |
12、职业病危害告知 | 符合 | - |
13、职业卫生培训 | 符合 | - |
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 不符合 | 应按时向当地主管部门职业危害申报。 |
15、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 | 基本符合 | 部分落实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建议。 |
序号 | 类型 | 建议整改措施(立即) |
1 | 职业病防护 设施 | ①加强防尘设施性能改进,及时维修和更换防尘效果不佳的设备;定时清扫冲洗车间地面,避免二次扬尘;经常检修设备及管道的密闭性,防止粉尘跑、冒、漏。 ②建议用人单位为作业人员佩备防尘毒复合型口罩。 ③建议用人单位采取减震降噪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时刻关注新工艺、新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声强度;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通过个体防护,达到相关要求。 |
2 | 应急救援设施 | ①定期进行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内容进行公布和归档。 ②建议值班室或休息室可配备担架、氧气瓶、呼吸器等常用急救设施; |
3 | 职业健康监护 | ①制定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设置职业健康监护专项经费,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名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该用人单位应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委托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时,进行上岗前、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②根据实际接害人数、接害因素制定体检计划,体检应覆盖全部接害人员; ③体检项目应包括相应岗位涉及的危害因素; ④加强对体检异常劳动者的后续处理,及时安排需复查的人员进行复查,对禁忌症劳动者进行岗位调离,对疑似职业病安排复查和确诊。 |
4 | 个人防护用品 | ①应完善不同接害岗位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如为噪声作业岗位配备防噪声耳塞; ②应指导员工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更换,确保防护用品有效性; ③加强作业场所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的监督管理,要求作业全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不得以纱布口罩替代防尘、毒口罩。 ④掘进工作面风钻工、采矿工作面风钻工的粉尘浓度超标,建议风钻机坚持湿法作业,减少扬尘;减少以上岗位劳动者的作业时间;督促该岗位劳动者佩戴好防尘口罩,做好个体防护,减少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损害。 |
5 | 职业卫生管理 | ①每年定期委托有资质机构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 ②用人单位应加强作业场所个人防护正确佩戴的监督管理。 |
岗位/ 工种 | 职业病 危害因素 | 防尘口罩 | 纱手套 | 橡胶手套 | 防护眼镜 | 防毒面具 | 耳塞 | 冬夏工作服 |
采矿工作面风钻工 |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生产性粉尘、噪声 | 10副/月 | 6双/月 | - | - | - | 1副/季 | 1套/年 |
掘进工作面风钻工 |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生产性粉尘、噪声 | 10副/月 | 6双/月 | - | - | - | 1副/季 | 1套/年 |
脱钩工 | 生产性粉尘、噪声 | 10副/月 | 6双/月 | - | - | - | 1副/季 | 1套/年 |
卷扬工 | 生产性粉尘、噪声 | 10副/月 | 3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倒斗工 | 生产性粉尘、噪声 | 10副/月 | 3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破碎工 | 生产性粉尘、噪声 | 10副/月 | 3双/月 | - | - | - | 1副/季 | 1套/年 |
铲车司机 | 生产性粉尘、噪声 | 10副/月 | 3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洗灰工 | 生产性粉尘、氧化钙 | 10副/月 | 6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磨机工 |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硫化碳、噪声 | 5副/月 | 2双/月 | 1双/月 | 1副/季 | 1副/季 | 1副/季 | 1套/年 |
浮选工 |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硫化碳、噪声 | 5副/月 | 2双/月 | 1双/月 | 1副/季 | 1副/季 | - | 1套/年 |
脱水工 |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硫化碳 | 5副/月 | 2双/月 | 1双/月 | 1副/季 | 1副/季 | - | 1套/年 |
采矿区维修工 | 生产性粉尘、工频电场 | 5副/月 | 3双/月 | - | 1副/季 | - | 1副/季 | 1套/年 |
抽水工 | 噪声 | 5副/月 | 2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调度员 | 生产性粉尘 | 5副/月 | 2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仓管 |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 5副/月 | 2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炊事员 | 其他粉尘 | 5副/月 | 2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管理人员 | 其他粉尘 | 5副/月 | 2双/月 | 1双/月 | - | - | - | 1套/年 |
化验员 |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 5副/月 | 2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门卫 | 噪声 | 5副/月 | 2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选矿区维修工 |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工频电场 | 5副/月 | 3双/月 | - | 1副/季 | - | 1副/季 | 1套/年 |
杂工 | - | 5副/月 | 2双/月 | - | - | - | - | 1套/年 |
序号 | 类型 | 持续改进措施(及时) |
1 | 工程设施 | ①用人单位在条件许可下,应使用毒害物质含量低的原辅材料; ②用人单位在条件许可下,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高、密闭化的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机会。 |
2 | 职业卫生管理 | ①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分布等情况、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记录等文件。 ②进一步做好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指导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③用人单位负责人不断学习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学习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今后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更新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完善相关的执行记录,完善相关档案。 |
3 | 其他补充 建议 | ①用人单位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已制定的操作规程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并将现场违规作业行为纳入考核范畴,严格督促作业人员遵守公司的规程。 ②用人单位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作业工人进行设备维护时,严格要求遵守操作标准,操作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急性危害发生的风险。 ③在今后职业病防治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培训、个人防护、健康监护等综合措施,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④今后如因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等有变化而导致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发生变化及因作业人员生产制度、接触时间等接触情况变化导致接触浓度或强度变化使职业病危害程度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评价。 ⑤用人单位今后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同时和员工签订职业危害告知书。 |
4 | 其他 | 建议该用人单位如果与外委签订合同,应明确规定外委公司制订和执行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职业卫生专项费用并保证及时有效投入,购买工伤保险并对员工按期进行体检和存档,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该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外委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及时提醒外委单位做好上述工作。 |
TOP